top of page
搜尋

《藝術家賴新龍 以一貫性的新浪漫藝術美學呈現他生命的光》

  • 作家相片: 白屋 白屋
    白屋 白屋
  • 2023年3月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ree

《藝術家賴新龍 以一貫性的新浪漫藝術美學呈現他生命的光》

圖檔提供/ 賴新龍 撰文/紀向

「出彩-賴新龍個展」

時間:2023.03.04-2023.04.23

地點:白屋(橋仔頭藝術村)

高雄市橋頭區興糖路四巷1號

開幕:2023.03.04 pm16:00

座談:2023.03.26 pm14:00

《賴新龍:「因為20年前在這駐村!所以有故事可以說嘴!今年應橋仔頭藝術村之邀,再次藝術回村。 」》

ree


















ree








《藝術家賴新龍一貫性的新浪漫藝術美學》

沈澱的記憶

是生命歷程難能的書寫

而一個生命的停留

與一個生命的醞釀

無不在一個生命思悔的過程階段

回歸記憶的存在

回到那生釀思維行為的原生地

也是一種延續與思懷的機緣

如此藝術家賴新龍風華轉一圈

回到他廿年前藝術創作的場地

相信不止是一種藝術原念的回歸

也是藝術存在成長發生的面對

ree









藝術創作者一般悠遊在自我創作的天地

而廿幾年的多年多年以前

藝術創作者賴新龍介入藝術駐村的園地

在此我相信藝術的駐村

不僅是藝術家期冀擁有創作的空間

但是在此駐村的過程

對於存在環境的接觸 投入 依靠

相信是一位藝術工作者

最需要嚴謹面對或是衝突的點

因為藝術家駐站是需要藝術家

以生命身體力行的

全身全意來駐點來到藝術村

但是一種心思面對的調適與存在的態度

相信也是如此駐點藝術家所要面對的

ree








ree






如此藝術家賴新龍藝術生命一路走來

一種創作風格的衍生演進


如此賴新龍的生命藝術

由駐村時代開始「您在我的前後上下左右」的發表

而至 「天空‧位子‧人」「位子在旅行」



與「位子與椅子的閱讀狀態」與「荷花與位子」

是藝術家對於存在的面對還是質疑

但是如此沉思的創作行為

卻也有異於台灣其他藝術工作者

一種強烈類存在主義的自我思辨

而存在的改變也是成長


ree









2010年賴新龍面對了存在的「色慾」「色彩幻象」的存在中

但是一種藝術思辨「干擾下的繪畫動作與過程」也在辯證中

生命的光芒繁複國過後

會是一種藝術家的長期創作是否會想改變

而2019的「蝶戀 花潤-夢蝶系列」延續了「花潤再現

而「 你是我的花朵」「夢蝶.逍遙遊」「梁山伯與祝英台」

也為藝術賴新龍上了一趟「上演一場內心戲」

但是在創作能量的蜂湧下

賴新龍接續也發表了「藏金系列」「藏金密碼」「 花開浮金」

在此藝術路途中

藝術家賴新龍做到了

藝術家賴新龍也清楚在藝術領域內做出了他的藝術


ree








步過藝術一種浪漫的藝術幽境

藝術家在浪漫的氛圍下

存在的風姿也會益加清楚

而今天2023賴新龍

再回藝術村做一場藝術的發表

不僅是創作的回思

也是一位有強烈情感藝術家最感性的表現

藉由此次「出彩」的創作發表

不管是藝術家賴新龍或是主辯的「橋仔頭藝術村

卻也提出對於展出觀念的再闡述

「《出彩》

迸發淬鍊生活後的內心躁動

畫下時空跳動後的本土風景

透析色彩國度裡的超我座標」

ree







如此藝術的回歸或是生命片段尋根

代表了台灣存在藝術的發展

已經步入了藝術生命永續的階段

而此藝術存在的藝術發表

已不僅緊緊是用藝術的信念來侷促藝術

而是藉由此次賴新龍藝術的回溯

讓我們知道存在台灣的藝術

也是一種永生存在的台灣藝術

ree







賴新龍簡歷/

1964 年出生於台灣屏東縣。

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 大學畢業前,即獲得台北市立美術館所舉辦現代雕塑大展的首獎。 在蘇格蘭鄧肯喬登斯坦藝術學院修讀藝術創作。 後來獲得英國鄧迪大學公共藝術與藝術創作碩士。 曾任大仁科技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系系主任 。曾任悍圖社社長。曾參與獲邀參加美國西雅圖馬頭雕塑節,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藝術節。 多次獲邀參與美國夏威夷大學 MOMA 美術館所舉辦的鞋盒袖珍雕塑展。2001 年為高雄市立美術館光之雕塑藝術展得獎人之一。2002 年申請橋仔頭糖廠藝術村第二期駐村藝術家,隔年在藝術村策展「您在我 的前後上下左右」個展。 曾經展覽於中國北京,四川重慶,美國,英國,日本京都,名古屋,韓國首 爾,台灣等地。賴新龍為台灣公共藝術理論與創作的開路先鋒之一。發表多篇現代雕塑與公共藝術學術性文章。高雄市政府公共藝術審議委員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

ree








原文出處:http://www.huaweart.com/archives/12408

 
 
 

留言


© 2024 by The Artifact.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 Youtube
  • Line
bottom of page